《过零丁洋》说课稿

时间:2024-05-09 22:08:16
《过零丁洋》说课稿

《过零丁洋》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过零丁洋》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零丁洋》说课稿1

一、分析教材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文天祥于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元军强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光照天地的爱国诗篇。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前六句写国家和个人遭遇的悲惨。先从自己的出身说到报国。表明原先就有艰苦奋斗的阅历,暗示经得起后来的艰危的磨炼,而儒家思想则是他的精神支柱。接着连用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概括抒写奋战中的感受:以“风飘絮”表现大好河山遭受蹂躏的惨相和诗人对时局的悲痛,以“雨打萍”表现诗人在抗元斗争中遭受的种.种打击和挫折。“惶恐”二句则借典型事件实写感受。上句说兵败,“说惶恐”含有与士卒共度艰危的意思。下句说被俘,“叹零丁”兼有将士伤亡殆尽的孤独感。巧用地名作对,运用语义双关,把纪实与抒写特有的心情结合得天衣无缝。尾联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忠心。出语斩截有力,气贯长虹,是千古名句,曾鼓舞无数仁人志士取义成仁。前六句悲凉沉痛,后二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内容为古代诗歌的特点,我认为教学诗歌,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全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次通过研读、赏析,领悟诗作的精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所以本人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诗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2、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

四、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爱国的名人名言或爱国故事呢?(学生回答,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顺势导入)

(二)、简介作者:简介文天祥生平

(三)、简介写作背景: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

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十二)、布置课堂巩固练习

1、《过零丁洋》一诗押韵,韵脚是。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3、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十三)、板书设计:

首联:读经入仕、起兵抗元

颔联:“风飘絮”、“雨打萍”

颈联:“惶恐”、“零丁”

尾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过零丁洋》说课稿2

《过零丁洋》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广东五坡岭战败被俘后,为了表明自己誓死忠于大宋、坚决不投降元朝的决心而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抒写了自己的经历和被俘后的心情以及誓死不降元的决心,充满了爱国热情,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前后联系及所处的地位

《过零丁洋》是中国历史中壮怀激烈的诗篇。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这首诗将自己的家国恨、哀怨情展现到了极致。后来元军逼他招降南宋海上抗元的部队,他出示此诗以明志节。整首诗惊风泣雨,感天地泣鬼神,是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不竭源泉。

2. 教学目标及依据。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内容的特点,我认为教学诗歌,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次通过研读、赏析,领悟诗作的精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所以我 ……此处隐藏2695个字……

苏武执汉节在北海牧羊19年。

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于风波亭上。

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慷慨就义也不说出共产党人下落。

诗句: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此环节可以检验同学们的日常积累。让他们感觉到学有可用,积有可用。从而激发他们日常自主学习的情感,进而培养他们勤学习,勤积累的好习惯。)

九、本课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文天祥的精神气节更加震撼我们的内心。文天祥的躯体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在我们今天和平繁荣的时代,同学们依然要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用我们特有的方式来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让爱国的旋律永远回荡在我们的生活中。

(进一步激发、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十、作业

必做:背诵并默写诗文。

(此环节可以充实学生们的知识宝库,使他们的仓库更充实,知识更丰富。)

选做(有兴趣的同学可做):简要说一下诗人巧妙神奇的艺术构思。

(此环节可以激发语文素养更高的学生去探究诗文的艺术成就。)

说板书

过零丁洋

文天祥

首联:叙事;明经入仕、“勤王”

颔联:比喻;凄苦的心情、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颈联:对仗;双关

尾联:名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

《过零丁洋》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课标要求:

古代诗词的学习在整个初中阶段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课标对古诗词诵读学习的要求是: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在评价上,则侧重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和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的能力。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二)教材地位:

《过零丁洋》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在整册书中位于第三单元第二篇重点讲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慷慨正气”,所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之美。《过零丁洋》正是表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关头所展现的对国家的责任和坦然面对死亡的豪情。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文天祥和有关文学常识,知道本诗的写作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熟练默写,理解诗歌的意思。

3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4、学习文天祥坚贞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古代诗歌的学习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品析,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对于诗歌的朗诵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平时缺乏专门的训练,在朗诵的技巧和表现力上有很大的不足。

三.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①抓朗诵。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通过读来感受,诗歌所蕴藉的感情内涵也要用读来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读,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应要求能朗诵,读出情和意。因此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按照学习的渐进性原则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每个层次的诵读又带动对课文内容和感情四个层次的理解,层层深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

②坚持启发式。问题要精简,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点拨手法。在学生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朗读,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词的意境,理解词的感情。使学生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

③变教知识为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与能力,教导他们养成配合工具书积极理解诗文内容的阅读习惯。

(二)学法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阅读经验等)进行创造,进而形成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把握,并把语言文化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信念和行为,最终升华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以读为主线,以品味诗歌,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思想情感为主要目标,共分五个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南宋末年的社会、政治、军事形势和文天祥的生平,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首先,学生自读诗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小组内自主解决。在读准字音基础上,试着去把握诗的情感,通过朗读边读边加以体会。教师可从重音、节奏、语速、语调四个方面指导学生初步体会情感,读懂诗意。

(三)品读,读出情感。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品、赏析诗文:a、理解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内容;b、抓住关键字、词,体会所表达的情感;c、抓住典型的句子,领悟诗的意境之美(可从修辞、表现手法等入手);d、结合背景理解诗的深刻精神内涵。

学生边读边在课本上作批注,并试着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小组内相互评价、纠正。

在学生展示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边读边说,读中体情。如诗的前三联写了诗人一生的遭遇和国家、个人风雨飘摇、颠沛流离的境遇,重点抓住“风飘絮”“雨打萍”“惶恐”“零丁”等词加以体会,应该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读出诗人的悲愤和无奈;尾联表现了诗人为国牺牲、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应当用高亢、激昂的语气去读。读中有品,品读结合,在读中自主学习,加深对诗的理解、体会。

(四)说读,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所了解的相关知识,说出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五)背读,小组内相互比赛,背诵全诗。

《《过零丁洋》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